萬丈紅塵三杯酒,千秋大業(yè)一壺茶。喝茶,品味,悟人生。
快節(jié)奏的都市生活,讓久居其中的人難免生出“久在樊籠里”的感覺。打造一間雅致閑適的茶室,休憩浮躁過勞的身心,成為眾多追求閑雅生活人士必不可少的選項。
明代徐渭有言:“茶宜精舍,云林竹灶,幽人雅士,寒宵兀坐,松月下,花鳥間,清泉白石,綠鮮蒼苔,素手汲泉,紅妝掃雪,船頭吹火,竹里雙煙?!彼徽Z道破了古今品茗人的心事和對茶境之美的追求。
“非茶不交,點湯送客”,以茶待客,是歷代國人社交的首選,無論何時,每逢客至,總要沏一壺好茶,以顯示歡迎好客之意。在我國古代還有皇帝“賜茶”一說,更是多少達官臣子的榮耀象征,而衍生至今,喝茶更成了人們修身養(yǎng)性、陶冶情操的樂事。
在唐朝的《宮樂圖》圖中,便繪有宮廷仕女坐長案娛樂茗飲的盛況。
“長案正中置一大茶海,茶海中有一長炳茶勺,一女正操勺,舀茶湯于自己茶碗內(nèi),另有正在啜茗品嘗者,也有彈琴、吹蕭者。”以現(xiàn)代家居的視角,此長案其用義本身即為茶臺之用,繼而茶臺的出現(xiàn)便是文人墨客、雅致之士間品茗、暢聊的空間。
一方茶臺,也逐漸成為家居或者辦公場所的標配,更是愛茶人士必備的家具之一,濃郁的茶道氛圍,讓人放松心靈,蕩滌俗塵,故而心境高深,儒雅通透,在交往中也讓人如沐春風。
“無絲竹之亂耳,無案牘之勞形”,一方茶臺即是一種心境,無論是獨自品茶,還是以茶會友,又或是以茶待客,都能為品茶的意境增色不少,讓人在品茶之時,真正的放松心情,感受靈魂深處的平和與淡然。
茶室空間設(shè)計講究靜雅、講究親近自然,茶室里的器具也需具有得宜的神采雅韻才能相配。
紅木茶臺在材質(zhì)上,屬于“木”性,與茶同屬天然之道,紅木茶臺正好將品茶的“水木茶香柔”的獨特意境表現(xiàn)得淋漓盡致,且書中曾提到:“上有草,下有木,人在草木間,乃是最古老又年輕的‘茶’字”,恰好與東方古韻的茶道不謀而合。
紅木材質(zhì)堅固實用,在色澤與外觀上極富雅致之境,一張好的紅木茶臺往往都經(jīng)數(shù)道手工打磨而成,溫潤如玉,近之讓人如沐春風,待人接客更顯大氣。
紅木茶臺造型簡潔、端莊、大氣,對裝修風格與空間環(huán)境也具有極強的適應(yīng)性與包容性,不論是在中式裝修風格中還是西式現(xiàn)代化家居以及諸多辦公場所中,都能營造出一種恬淡自然的人文氣息。
水木茶香柔,紅木知茶意。于木香、茶香交融間,呷一小口茶,任清清淺淺的苦澀在舌間蕩漾開來,感悟苦盡后的余香繚繞,喝茶,品味,悟人生。
竹林青翠,白云悠悠,慢煮一壺清茶,與二三好友共飲,得半日之閑,可抵十年塵夢。